生活館位于園區入口處,以中軸對稱設計營造歸家氛圍。
建筑師根據功能將場地分為前后兩部分,前場為展示空間,后場做私密洽談室。正式投入使用后,生活館將作為物業、咖啡、書吧等生活休閑用房。入口廣場、下沉庭院、中央綠地,沿縱向景觀軸形成三進院落,強調歸家儀式感與行進間的序列感;橫向的組團綠地與下沉庭院相互串聯,兼顧功能需求和視覺觀感。
橫縱軸線交匯處設一下沉景觀,形成前后視線穿透。再對形體進行縮放,通過連廊、圍墻圍合,規整體量。景觀設計沿襲中國傳統建筑的三進院落形式,中心鏡池即是中心庭院,層次的結合、空間的搭配,勾勒出兼具東方和現代神韻的景觀詩學。
一進入園,鏡水佳音,等待家人歸來。二進入園,西湖之鏡,行云流水盡顯東方意蘊。三進歸心,云波掠影,此處歸心是吾鄉。
在鏡池的設計中,我們看到一種靜態的美學和流動的詩意,建筑、景觀、藝術融合為一體,向天空敞開,擁抱心境。這也是傳統庭院與當代設計的巧妙融合。
傳統亦或是現代,或許就像祥生·云境所描繪的,人們內心深處對于歸心的渴望未曾改變。建筑的故事伴隨著光影不斷延續,建筑師在探尋建筑與自然的關系時,光影也成為空間最重要的主角之一。
院落中的鏡池以自然為中心,玻璃幕墻、不銹鋼材質、水景等都只是獨特設計語境中的元素,玻璃幕墻上的疏影或陽光,為建筑注入了豐富的藝術細胞。在虛實體塊的對比下,石材與鋁板、超白玻和印刷玻璃的結合,映襯出婆娑樹影與水景的美輪美奐。
建筑師則借助玻璃與水面的反射關系,巧妙地將自然環境引到建筑的肌膚上,建筑也因設計而自然回歸到藝術的意境中。
在這里,祥生·云境更像是一場追逐光影的游戲,純粹卻有著韻律的交錯,輕盈的建筑歸于和諧,帶人重回靜謐……